当金秋的风拂过校园里那排见证岁月的林荫大道,当校史馆里泛黄的老照片与操场上年轻的笑靥交相辉映,我知道学院即将迎来六十岁的生日。作为一名入职仅三年的青年教师,同时还肩负着学院学生餐厅食品安全的守护职责,站在这个承载着厚重历史与蓬勃生机的重要节点上,讲台上传道授业的温暖、餐厅里守护健康的坚守、与前辈同行的成长瞬间,如同电影般在脑海中流转,而对学院未来的憧憬,更在心中激荡起无限豪情。
犹记初登讲台时的忐忑。彼时的我手握精心准备的教案,却仍在面对台下几十双清澈眼睛时,不自觉地握紧了粉笔。是学生们专注的眼神,“师傅”在教室后排善意地微笑,给了我最初的勇气。记得有个叫小凡的学生,总是在课后带着本子追出教室,把课堂上没弄懂的专业知识细节一一列出,偶尔还会聊起对未来职业方向的迷茫,他的认真与坦诚让我深深触动。有一次,我们在校园的道路边聊了许久,从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到职业领域的发展前景,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,他临走时说:“老师,听您这么一说,我好像没那么迷茫了。” 那一刻,我真切体会到 “教师” 二字的重量。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,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同行人。后来,小凡在单招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,最终报考了我推荐的大学,他兴奋地和我分享时,眼里的光芒让我明白,师生之间的羁绊,早已超越了课堂的边界,成为彼此成长的见证。
而在学院餐厅食品安全员的岗位上,我又多了一重 “健康守护者” 的身份。每天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还没完全照亮校园,我已走进学生餐厅的后厨,检查当日食材的新鲜度,翻看消毒记录册上的每一行签字,和食堂师傅反复确认菜品加工的卫生标准。学院领导常常强调 “育人先育心,关怀在细微”,而学生餐厅的方寸之间,正是这份关怀最直接的体现。有次换季时,不少学生在意见本上留言 “肠胃敏感,想吃些清淡暖胃的菜”,我立刻和食堂团队沟通,调整了部分菜品。当看到学生端着热腾腾的饭菜轻声说 “谢谢老师” 时,我忽然懂得,这份看似琐碎的食品安全工作,和讲台上传授知识同样重要,前者守护学生的身体健康,后者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,都是在为他们的成长筑牢基石。
在学院的三年,除了与学生的双向奔赴,领导无微不至地关怀,前辈教师们的言传身教,更让我读懂了 “传承” 的意义。学院的领导常跟我说“食品安全无小事,每一次检查都要对得起学生的信任,对得起学院的托付”。细致入微地指导,让我在工作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。前辈教师们总能将枯燥理论转化为生动案例,总会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,从如何设计课堂互动到如何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。 这份对职责的敬畏、对学生的赤诚,如同春雨般滋润着我的心田,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扎根学院、用心育人、用情守护的决心。
六十载栉风沐雨,学院从青涩走向成熟,从起步迈向辉煌。如今的校园里,崭新的实验楼,先进的教学设备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;学术交流的氛围日益浓厚;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带着学院的期望,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,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。学生餐厅里,透明化后厨让食品安全更有保障;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、食品安全守护者,我们既是学院发展的见证者,更肩负着推动学院未来前行的使命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将以前辈为榜样,在教学上不断创新方法,激发学生潜能;在食品安全上持续精进,引入更科学的管理模式,让学生吃得安心、学得用心;更期待与同事们一道,在学院建设与校园服务的道路上携手探索,为学院打造更有温度、更具实力的育人环境,培养更多德才兼备、体魄康健的优秀人才。
站在六十周年的新起点上,回望过去,学院的每一段历程都闪耀着奋斗的光芒;展望未来,学院的每一个明天都充满着无限的可能。作为学院大家庭中的一员,我愿以青春为笔,以热爱为墨,以责任为笺,在讲台与餐厅的双重岗位上,与学生共成长,与学院共前行,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,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崭新篇章,让学院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!
后勤处 冯小清
2025年10月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