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
  • 学院概况
    • 学院简介
    • 校训
    • 学院荣誉
    • 校园环境
  • 学院资讯
    • 学院新闻
    • 通知公告
  • 专业设置
    • 汽车维修
    • 公路施工与养护
    • 无人机操控技术
    •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
    • 会计
    • 交通客运服务
    • 电子商务
  • 招生就业
  • 驾驶学校
  • 培训鉴定
    • 培训简介
    • 培训项目
  • 教育教学
    • 教研成果《公路工程现场检测》
  • 校园生活
    • 学生管理
    • 学生活动
    • 团学动态
  • 党群工作
    • 党群动态
    • 学院通讯
    • 网上党校
    • 不忘初心
    • 60周年校庆
  • 财务公开
  • 首页 (current)
  • 学院概况
  • 学院资讯
  • 专业设置
  • 招生就业
  • 驾驶学校
  • 培训鉴定
  • 教育教学
  • 校园生活
  • 党群工作
  • 财务公开
Banner
Banner
Banner
  • 学院新闻
  • 通知公告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学院资讯 >> 学院新闻

【60周年校庆征文】《羁绊》

上传时间:2025-10-20    浏览量:114    作者:党办    来源:陕西交通技师学院

文/张敏

说不清道不明,我和陕西交通技师学院有什么样的羁绊。这里是我爷曾经工作的地方;这里是我父母认识的地方,也是我父亲奉献了一辈子的地方;这是我工作了近20 年的地方,也是我和丈夫相遇的地方;这里是我孩子小时候的乐园。这里见证了我,从一个青春懵懂的大学毕业生,成为一名老师,从一个父母关爱下的小女孩,成长为一个妻子,一个妈妈。我的生活,从开始就注定和陕西交通技师学院有着不解之缘。

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时期,都是在父母的单位长大,我也不例外。从小我就混迹于警察大院,和这个警察叔叔聊两句,和那个警察阿姨玩耍下,放学了自己回单位食堂打饭。在我的记忆中,来父亲单位的时候很少很少。最深刻的记忆,还是驾校的大轿子车,威风气派。

慢慢懂事后,对父亲的工作也有了些认识。父亲骑摩托的泾阳--永乐来回,有时早上会顺带把我捎到学校门口。给我五毛或者一元的早点钱就扬长而去。又或者是每年的暑假,我父亲和同事,骑着摩托穿梭于各大乡镇,宣传招生,连饭都没地方吃。有时候为了和农户拉近关系,还要帮人家干农活。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阿姨,患有风湿,大夏天穿着棉衣坐摩托去招生。当时年少的我,有点想不明白,我父亲和这些阿姨叔叔们,不是老师么,怎么搞得这么狼狈。我再长大一些,记忆里是爸爸手上的烟和案头起草不完的文件,是评不完的各种校园建设。沉默寡言的父亲,也不会把工作的烦心事讲给我听。

等我大学毕业,真正走向工作岗位,才对这所学校有了实质性的了解,我们之间的羁绊越来越深。

还记得第一次上课,虽然已经跟着严老师学习很久,但是还是很紧张,把自己要说的话写满几页纸,生怕自己冷场。同一个办公室的窦老师,吉老师,总能给我们在教学上,做人上指点迷津。让我迅速成长的同时,也慢慢融入这个大家庭。

还记得第一次参加元旦演出,我们几个毫无表演天分的老师,被迫上台,完成了《走西口》的歌伴舞。那时候的舞台是在食堂里面,后台在二食堂,我们说着笑着,一路走过来。

还记得第一次参加交通厅组织的演讲比赛,搜集资料,挖掘素材,修改稿件,背诵稿件,最后克服困难站在舞台上。一桩一件,如同过电影一般,在我脑海浮现。

还记得在学校示范校建设期间,我借调到示范校办公室,跟着高老师学习很多知识,也让我认识到教师岗位与其他岗位的不同。示范校建设顺利通过验收,只有我们这些亲历者,才明白其中的困难和艰辛。还在那些埋头苦干的日子没有白费。

也还记得,严老师带领我们四位老师和一名教官,走遍陕西各大服务区的日子。白天,我们利用服务区工作人员休息的时间上课,晚上,在服务区简陋的宿舍备课修改课件。那时候一个面包车,拉上我们老师和行李,奔腾在陕西高速公路上,将陕西交通技术学院的名字洒在服务区的热土上。

也还记得,第一次备大赛的情景。我和吉老师,辛老师,在李处长的指导下,以图电中心的计算机教室为基地,修改教学设计,修改PPT,不断的演练说课稿。那时候的比赛,已经不是个人赛,已经成为团队赛,每个人都在无私的付出。等到第二年比赛时,我也把这种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带入,只要大家需要,我便挺身而出,为了集体的荣誉奋战。

还有,疫情封校期间,留守在学校的日子。除了上好课之外,老师们都冲在第一线,他们是隔离服里面一双双严肃温暖的眼睛,是校园执勤路上的一个个标兵,是舍小家为大家的那份坚定,是协调物资时急切的话语。在那年元旦到来的时候,我们将祝福和关心的话写进贺卡,随着“爱心水果”送进学生的宿舍,送入学生的心中。

这些年,学校的门,从西门改到北门,变大的不仅仅是门,也是我们想做大做强的心。学院的校园坏境、设施设备、师资力量也在不断的更新。这些年,我们从几百人的校园,到现在近三千人的在校生规模。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,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的结果。不管父辈们骑着摩托车走街串巷的招生宣传,还是新形势下,直播宣传带校。不管是讲台上的默默奉献,还是领奖台的高光时刻,我们的老师们,“能屈能伸”为了同一个目标,那就是希望学院越来越好。

作为学院的一份子,那深深羁绊,刻进我的骨髓,浸透我的血液。

今年是学院建校60周年,也是我来校工作的第16年。这里的一砖一瓦,我都如数家珍;这里的人和事,就像老照片一样,一张张清晰的留着了我的记忆里。六十年里,一代一代人的传承,一代一代人的奉献,撑起了陕西交通技师学院的一片天。他们用柔弱肩膀扛起风雨,用温暖的双手托举希望,把平凡的日子,熬成不平凡的故事。未来,我们一起书写陕西交通技师学院更美好的明天。

下一页:魅力校园
上一页:魅力校园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学院资讯 >> 学院新闻

【60周年校庆征文】《羁绊》

上传时间:2025-10-20    浏览量:114    作者:党办    来源:陕西交通技师学院

文/张敏

说不清道不明,我和陕西交通技师学院有什么样的羁绊。这里是我爷曾经工作的地方;这里是我父母认识的地方,也是我父亲奉献了一辈子的地方;这是我工作了近20 年的地方,也是我和丈夫相遇的地方;这里是我孩子小时候的乐园。这里见证了我,从一个青春懵懂的大学毕业生,成为一名老师,从一个父母关爱下的小女孩,成长为一个妻子,一个妈妈。我的生活,从开始就注定和陕西交通技师学院有着不解之缘。

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时期,都是在父母的单位长大,我也不例外。从小我就混迹于警察大院,和这个警察叔叔聊两句,和那个警察阿姨玩耍下,放学了自己回单位食堂打饭。在我的记忆中,来父亲单位的时候很少很少。最深刻的记忆,还是驾校的大轿子车,威风气派。

慢慢懂事后,对父亲的工作也有了些认识。父亲骑摩托的泾阳--永乐来回,有时早上会顺带把我捎到学校门口。给我五毛或者一元的早点钱就扬长而去。又或者是每年的暑假,我父亲和同事,骑着摩托穿梭于各大乡镇,宣传招生,连饭都没地方吃。有时候为了和农户拉近关系,还要帮人家干农活。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阿姨,患有风湿,大夏天穿着棉衣坐摩托去招生。当时年少的我,有点想不明白,我父亲和这些阿姨叔叔们,不是老师么,怎么搞得这么狼狈。我再长大一些,记忆里是爸爸手上的烟和案头起草不完的文件,是评不完的各种校园建设。沉默寡言的父亲,也不会把工作的烦心事讲给我听。

等我大学毕业,真正走向工作岗位,才对这所学校有了实质性的了解,我们之间的羁绊越来越深。

还记得第一次上课,虽然已经跟着严老师学习很久,但是还是很紧张,把自己要说的话写满几页纸,生怕自己冷场。同一个办公室的窦老师,吉老师,总能给我们在教学上,做人上指点迷津。让我迅速成长的同时,也慢慢融入这个大家庭。

还记得第一次参加元旦演出,我们几个毫无表演天分的老师,被迫上台,完成了《走西口》的歌伴舞。那时候的舞台是在食堂里面,后台在二食堂,我们说着笑着,一路走过来。

还记得第一次参加交通厅组织的演讲比赛,搜集资料,挖掘素材,修改稿件,背诵稿件,最后克服困难站在舞台上。一桩一件,如同过电影一般,在我脑海浮现。

还记得在学校示范校建设期间,我借调到示范校办公室,跟着高老师学习很多知识,也让我认识到教师岗位与其他岗位的不同。示范校建设顺利通过验收,只有我们这些亲历者,才明白其中的困难和艰辛。还在那些埋头苦干的日子没有白费。

也还记得,严老师带领我们四位老师和一名教官,走遍陕西各大服务区的日子。白天,我们利用服务区工作人员休息的时间上课,晚上,在服务区简陋的宿舍备课修改课件。那时候一个面包车,拉上我们老师和行李,奔腾在陕西高速公路上,将陕西交通技术学院的名字洒在服务区的热土上。

也还记得,第一次备大赛的情景。我和吉老师,辛老师,在李处长的指导下,以图电中心的计算机教室为基地,修改教学设计,修改PPT,不断的演练说课稿。那时候的比赛,已经不是个人赛,已经成为团队赛,每个人都在无私的付出。等到第二年比赛时,我也把这种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带入,只要大家需要,我便挺身而出,为了集体的荣誉奋战。

还有,疫情封校期间,留守在学校的日子。除了上好课之外,老师们都冲在第一线,他们是隔离服里面一双双严肃温暖的眼睛,是校园执勤路上的一个个标兵,是舍小家为大家的那份坚定,是协调物资时急切的话语。在那年元旦到来的时候,我们将祝福和关心的话写进贺卡,随着“爱心水果”送进学生的宿舍,送入学生的心中。

这些年,学校的门,从西门改到北门,变大的不仅仅是门,也是我们想做大做强的心。学院的校园坏境、设施设备、师资力量也在不断的更新。这些年,我们从几百人的校园,到现在近三千人的在校生规模。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,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的结果。不管父辈们骑着摩托车走街串巷的招生宣传,还是新形势下,直播宣传带校。不管是讲台上的默默奉献,还是领奖台的高光时刻,我们的老师们,“能屈能伸”为了同一个目标,那就是希望学院越来越好。

作为学院的一份子,那深深羁绊,刻进我的骨髓,浸透我的血液。

今年是学院建校60周年,也是我来校工作的第16年。这里的一砖一瓦,我都如数家珍;这里的人和事,就像老照片一样,一张张清晰的留着了我的记忆里。六十年里,一代一代人的传承,一代一代人的奉献,撑起了陕西交通技师学院的一片天。他们用柔弱肩膀扛起风雨,用温暖的双手托举希望,把平凡的日子,熬成不平凡的故事。未来,我们一起书写陕西交通技师学院更美好的明天。

下一页:魅力校园
上一页:魅力校园

版权所有:陕西交通技师学院   陕ICP备09011520号-1

学院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泾河新城(泾阳永乐)

电       话:029-36381251      传真:029-36382223

招生电话:029-36381250  15394108550    邮编:713702

驾校电话:13186255263   13186253326

总访问量:212913次 陕公网安备61019602000494号

扫一扫
陕西交通技师学院

网站首页
招生就业
驾驶学校